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发帖

诗词中的情与物

诗词中的情与物
一、情
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,诗歌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。诗人善于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意志。
写诗通常的目的是为了抒情。古人云:诗言志。志情也。
诗歌中表达的感情必须谐和。一首诗可以包含多种情感,但不能杂乱无章,前后矛盾。

二、物
情感不过寥寥几种,而诗歌犹如长江之水,古往今来源源不断。诗歌之所以变化万千,除了形式上的差异之外,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诗人将情感寄托于万物世界——在诗歌中天地万物因人的主观感情而构成的另一个世界。因此如何处理好情与物,直接关系到诗歌的好坏。好的诗篇往往做到了物我合一,物我情感相通之境界。
正如欧阳修《玉楼春》中写道: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。
正因为古往今来,风月总关情,人们见物思情,甚至忘却了人生自是有情痴。
又如辛弃疾《贺新郎》中所写: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
真是“情与貌,略相似”。

三、如何处理情与物:
1. 取其相同或相似之处;物且如此,又何况人,由此见情。具体的表现手法如兴起、比拟、渲染等等。
如《关雎》中的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前二句便是兴的手法。
又马致远《天净沙•秋思》中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”先渲染气氛。
又柳宗元《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》“海畔尖山似剑芒,秋来处处割愁肠。”
又李煜《虞美人》中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又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中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

2. 取其差异之处,差异之处便是情之所在。具体表现手法如反衬、对比等等。
如司空曙《贼平后送人北归》中“他乡生白发,旧国见青山。”
又杨慎《临江仙》中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
又李煜《望江南》“多少恨,昨夜梦魂中。还似旧时游上苑,车如流水马如龙,花月正春风。”这首词并没有直接写李后主亡国后的情景,而是写梦中还似旧时一样繁华热闹,来反衬现实中成了亡国之囚后的凄凉和悲哀,并表达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。
又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通过去年今日此门中的差异,来表达物是人非之情。
又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中“少小离家老大回”之句。
又刘长卿《重送裴郎中贬吉州》“猿啼客散暮江头,人自伤心水自流。同作逐臣君更远,青山万里一孤舟。”
2

评分人数

收集来的,没有仔细核对{:13_843:}

TOP

返回列表